简体   |    English


 
首页  |  主席致词  |  公司简介  |  人员简介  |  商业模式  |  新闻动态  |  创业回顾  |  企业文化  |  联络我们
新闻动态

文章标题: 对冲基金經理张承良投资哲学:60%巴菲特+40%索罗斯
发布时间: 2010/11/09
发布媒体: 第一財經日報
文章作者: 张承良

正文内容:

对冲基金經理张承良投资哲学:60%巴菲特+40%索罗斯

 

      见过张承良的人委实很难把他与2009年“全球最牛华人对冲基金经理”这个名头联想到一起。

 

  在不少人印象中,对冲基金经理似乎应该像索罗斯那样:目光犀利、眼神冷漠,在全球市场上横冲直撞。而张承良更像是一位温文而雅的学者。事实上,张承良的第一份工便是中国农业大学的教师。他在1994年取得英国诺丁汉大学经济学博士。自上大学起,张承良在高等学府里共度过了13个春秋。

 

      张承良现在的身份是睿智金融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睿智华海基金的创立人和管理人。从2007年10月1日成立起截至今年7月31日,这只基金净回报率为89.1%,同期MSCI中国指数下跌29.3%,H股指数下跌30%,上证综合指数下跌52.5%。在彭博资讯2009年12月28日全球对冲基金绩效排名中,睿智华海基金从全球2333只对冲基金中脱颖而出,以237.2%的年度回报率稳居第二。张承良也被香港地区媒体誉为“华人基金经理第一人”。

 

  张承良不是“预言师”,但几次大预测都很准:2008年10月3日,他向所有股东发出邮件,称金融海啸即将见底,恒指即在当月27日见底后反弹;2009年6月,首次接受彭博采访的他作出H股将会升破13000点的判断,当时H股仅在万点左右徘徊,市场普遍认为大市只是熊市反弹,只是昙花一现,但结果,他对了。

 

  “我仍然坚持2009年底的观点,H股指数在今年底有望突破17000点。”张承良昨日接受《日报》采访时说。在2009年底他首次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当时H股指数仅为12000点左右。

 

  在连续多日上升之后,香港恒指在11月第一周连创金融海啸以来的新高,并于11月8日收盘时再创金融海啸后高位,距25000点仅咫尺之遥,而香港H股指数也连续多日上扬,一举冲破14000点的关口。

 

  张承良并不认为对冲基金经理都是那种热衷于沽空或是唯恐天下不乱的人。“对冲基金的主流是在合法、合规的情况下,选择其认为胜算大的投资策略和工具,这样市场更有效率。”他说。

  他所成立的睿智华海对冲基金就是以选股为强项。张承良不否认,自己也会看空,但做空的机会少而且仓位也不重,因为他本人更擅长于选股。他笑称自己爆发力不强,但耐力强,所以只能是对冲基金界的长跑选手,而不擅长短跑——他的基金净值曲线也体现出这一点,在市场上升阶段,该基金回报与基准指数的距离出现显著扩大趋势,形成了一个喇叭口形状。

  张承良的投资哲学以价值投资为重,但也关注投机因素,说得通俗一些,就是“60%的巴菲特+40%的索罗斯”。和巴菲特一样,他会重视一只股票的投资价值,如PE(市盈率)、PB(市净率)、PEG(市盈率相对利润增长的比率)以及股息收益率等价值因素;但像索罗斯一样,不断寻找具备突发因素或催化剂因素的股票,这些因素包括了经济环境变化、政策变化、业务整合、股东增持减持行动、媒体热炒话题、公司并购或重组等。

 

  张承良会像进行博士研究那样,在彭博的终端数据库或公司第一手资料中寻找有价值的信息,也会像他当年做PE项目时,带上分析员赴公司进行尽职调查,如果再有必要,还会私下请教公司的竞争对手;同时他也会像普通散户一样,从普通报纸媒介获取信息,来判断这家公司未来是否存在股价飙升的诱因。

 

  他对本报记者说,很多时候有用的信息就在身边,看你怎么用。例如在2009年判断市场是否处于熊市底部时,他从搜集的财经媒体资料中发现,大股东买入或是增持的名单长度是减持的三四倍,再细看一下,减持者几乎清一色全是互惠基金(可能因需要应付赎回压力而减持股票),而增持的80%左右是自然人大股东或产业股东,只有20%左右是基金。结合市场指数和很多股票的投资价值,他由此坚定地认为,市场已经趋于底位,应该全仓买入股票。

 

  “大量自然人大股东像李嘉诚或是香港郭氏富豪家族,是属于有经验的投资者,你或许可以说他们增持是为了让外界增强信心,但也要看到,他们对公司的价值或业务比外界更了解,他们知道现金应该在哪个时候大量转为公司的股份。这种现象往往发生在市场底部,财富从‘愚蠢’的投资者向‘精明’的投资者转移。”他解释说。

睿智金融集团 2007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OMP(TM)